泵系统耗能巨大,轻型泵是发展趋势发表时间:2019-06-20 00:00 据统计,泵系统消耗的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约20%,是用电量大的通用设备,泵的高效与否将深刻影响社会节能减排事业的顺利推进。 请您重点介绍一下贵公司高效节能泵产品以及公司收入及研发投入情况? 答:泵属于通用机械,量大面广。凡是有液体流动的地方,都有泵在工作。尤其是管道循环泵、端吸泵、井用潜水泵等产品,均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全国最早研发生产不锈钢轻型泵的企业,轻型泵产销量全国第1、世界前3,是轻型泵行业标准主持起草单位。凭借其先进的制造工艺,南方泵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在中国泵行业中是低的。 轻型泵,是对冲压焊接离心泵的简称(也称冲压泵),是指通过对钢板实行下料、冲压、拉伸、胀形、整形、焊接、抛光等先进工艺制成的离心泵,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在中国。轻型泵相比较传统的铸造离心泵具有高效节能、低噪环保、节材轻巧、安全卫生、外形美观等许多优点,是传统铸造离心泵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南方泵业致力于开发高效、节能的泵类产品,每年按上一年度的销售收入的3%以上预提研发经费,创新产品的推出带动南方泵业收入不断增长,推动进入中国泵行业收入和利润TOP10行列。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省市技术创新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近三年共获得各类创新资助近2000万元。 请您介绍一下高效电机目前在泵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答: 1.电机市场 据统计测算,2015年,我国电机保有量约24亿千瓦,总耗电量约3.5万亿千瓦时,而全社会用电量5.5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63%;其中工业领域电机总耗电量为2.9万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为3.93万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的74%,工业电机耗电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52%。 2.电机标准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外与国内情况是一样的,即电机效率的提升对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欧盟早在2009年就以法规的形式对电机的能效做出了严格的要求。(EC)No.640/2009规定:在欧洲市场上销售使用的三相、50Hz电机必须符合Directive2005/32/EC指令: ▷ 从2015年1月1日起,7.5KW-375KW电机效率符合IE3 ▷ 从2017年1月1日起,0.75KW-375KW电机效率符合IE3 而我们国内在2006年参照欧盟指令也相应发布实施了GB18643-2006版的电机能效标准要求,考虑到整个电机行业需要一个逐步适应和转型的过程,所以对效率指标做了适当的降低。GB18613-2006《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定值及能效等级》中规定: ▷ 从2007年7月1日起,0.55KW-315KW电机效率应不低于能效3级 ▷ 从2011年7月1日起,0.55KW-315KW电机效率应不低于能效2级 经过六年时间的适应期,2012年对GB18613-2006版标准做了修订,发布了GB18613-2012版电机能效标准,其指标要求完全与IEC60034-30国际标准相对应,只是实施时间上比欧盟稍微晚了半年多时间。GB18613-2012《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定值及能效等级》中规定: ▷ 从2012年9月1日起,0.75KW-375KW电机效率应不低于能效3级 ▷ 从2016年9月1日起,7.5KW-375KW电机效率应不低于能效2级 ▷ 从2017年9月1日起,0.75KW-375KW电机效率应不低于能效2级 GB18613-2012、GB18613-2006 和国际标准IEC60034-30对应情况 3 3.泵行业市场及标准 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泵专业委员会统计,我国每年全国发电量的19-23%要消耗在泵产品上。泵业是通用机械行业中耗电量大的行业之一,所以泵能效的提升同样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欧盟在2012年又出台了关于用量较大几类泵的能效指标要求,(EU)No.547/2012规定:在欧洲市场上销售使用的三类离心泵(端吸式、立式多级、潜水多级)必须符合Directive2009/125/EC指令: ▷ 从2013年1月1日起,水泵的MEI值≥0.1 ▷ 从2015年1月1日起,水泵的MEI值≥0.4 而MEI≥0.7作为整个欧盟泵远期能效指标要求,即行业标杆指标。 相应地我们国家在2005年推出了清水离心泵能效指标标准,规定了低要求的能效限定值:GB19762-2005。2017年年底又推出了修订之后的GB19762-2007版,主要是在2005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目标能效限定值,并在将其值提高1-2%。 尽管国家在电机与泵两个方面都出台了相应的能效限定强制性标准,但是由于缺乏法律效应,以上标准都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数据统计,电机市场主要面向三类客户:终端用户、代理商和设备生产商。其产品用量所占比分别为:终端用户占5%,代理商约占15%,下游产业的机械设备生产商占80%。由此可见,高效电机能否被市场接受,关键在于下游产业的设备生产商的态度。而设备生产商(或者叫配套商)因为不是最终用户,再加上高效电机的采购成本一般要比普通电机高出20-30%,最终造成高效电机一直没法彻底取代普通电机的局面。 |